用户名: 密码: 返回中国镇江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残疾人风采 > 助残之星
春风化雨,“润”、“爱”教育--记市特教中心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实验教学活动
来源: 时间2017-11-29 [ ] 浏览次数:

 

 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体现着“润”与“爱”涵义,镇江市特教中心率先开启了在全国特殊教育艺术康复探索,开启了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融合式教育,是体现着“爱”的漫教育,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特质,以“于无声处见成效”的教学追求,扬起了残疾学生走向社会、起航人生的风帆,给镇江的特教事业注入了时代新风,受到镇江社会日益关注。

——题记

“像一粒粒种子,像一棵棵幼苗,他们播种在这片热土上,带着些青涩还带着些稚嫩,在镇江市特教中心辛勤园丁的灌溉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三年来,镇江市特教中心的教育工作者,秉承“让残障学生有尊严地生活”为办学目标和宗旨,持续开展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实验,积极探索残障学生融合康复、融合教学和融合职训的新路径,为每一名残障学生提供切适的教育途径。

镇江市特教中心“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2015年被列为省基础教育首批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也是镇江市唯一入选的项目,获江苏省教育成果二等奖,开拓了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成为国家教育部部重点经营灌溉项目。

          镜头之一】马副官的茶馆

在特教爱心协作联盟的平台上,市特教中心改变以往以学校为中心的静态化传统教学模式,以打造“学校教学社区化和社区教育课堂化”的双向融合课程为导向,将单一的学科课程丰富为集康复、生活、艺术、职业等为一体的多元课程,初步构建了社区融合教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题记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云台山麓的长江边,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保存镇江文物古迹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改革开放以来,西津渡古街旧貌换新颜。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午后,笔者踏着西津渡的青石板路面,来到沿街的“马副官的茶店”,推门而入,茶店古朴雅致、茶香四溢,热闹的古街上私藏着这样一方忙里偷闲的茶道艺术空间,在这里,我遇到市特教中心培智部的学生,她们微笑迎宾,为顾客泡茶、送茶。看得出她们的茶艺一招一式都浸透着美的情操和熏陶“马副官的茶店”特意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展示出她们的“茶礼仪文化”。

  这家马副官的茶馆,是江苏省残联认定的“镇江残疾人文化创业示范基地”,是镇江市特殊教育爱心协作联盟单位,常年接收镇江市特教中心培智部的学生前来实习。笔者经过介绍,知道了这家茶馆来历,一段让听者动容的故事:马副官茶店与残疾人的历史渊缘马副官从小家境贫寒,北伐时期追随先驱投身革命。日本投降后,在镇江西津渡,他遇到了一位开茶舍的聋哑女子,为其身世所感动。马副官在西津渡留了下来,和心爱的人一起经营这所小开茶舍,为在渡口遇到困难的行人提供茶水与点心。

采访中,镇江市特教中心校长吴善亮向笔者介绍说,在镇江,像“马副官的茶店”这样富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还很多。

“依靠教师办学校,依靠社会办特教。”自20157月起,在镇江市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残联、慈善总会等部门的支持下,镇江市特教中心通过签订融合教育协议、建立特教爱心协作联盟等方式,协调医院、普通学校、超市、博物馆等单位,向镇江市特教中心的师生开放社区资源,为残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多元的实践平台。

目前,参与镇江市特殊教育爱心协作联盟的单位已有二十三家,除了医院、学校等开展融合康复和教学必不可少的单位外,还有公园、银行、图书馆、公交公司等,几乎涵盖了镇江社会的各行各业,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镜头之二】爱驰洗车行

因人而异的专业设置和社区化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围墙式”教育,让残障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有效获取文化知识、生存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今后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题记

 

  患有脑瘫的小凡(化名)曾是镇江市特教中心的一名学生,当年读高三时,小凡对毕业后的去向有着明确的计划,就是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洗车行。如今的他,在市丁卯桥路爱驰洗车行,名副其实地当起了小经理

一整套洗车行的工作流程,小凡得心应手。他自豪地对笔者说:“我的爸爸非常欣赏自己的工作能力,支持我毕业后开一家洗车行,这样,我就可以自食其力了!”现在,效益好的月份,他的月营业额有九千多元,小凡感到心满意足。

现在,小凡阳光、乐观、自信,洗车店的生意也经营得不错。四年前,小凡进入镇江市特教中心的职业高中学习时,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汽车美容专业。经过两年的学习,小凡战胜了自身残疾的困难障碍.学到了汽车美容的本领。后来,学校推荐小凡到镇江一家汽车美容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跟踪发现,虽然小凡熟练掌握了洗车技能,但从学校踏入社会,教师的授课要求和客户的要求存在着差别,同学之间的相处和同事之间的共事方式不一样,这让小凡感受到学校与社会之间迥异的价值观。

从小凡身上,可以看出踏入社会表现出来的融入社会的心理困惑,这对于正常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工作环境、,但对于残障学生来说,可能因为心理、环境等影响,导致他们举步不前,导致他们不愿再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

吴校长告诉笔者,为降低残障学生踏入社会生活的“坡度”,让他们在技能锻炼的同时逐步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上各类人群。经过学校研究,开设一家属于镇江市特教中心教学实习基地,很有必要!就这样,坐落在丁卯桥路的爱驰汽车美容店开张了。

2015年上半年开张以来,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残障学生,同时到这里来洗车的客户也多了一份爱心和宽容。

吴善亮校长说,以学校教学社区化课程为例,市特教中心按照“分科教学——学科整合——社区实践”的操作流程,先在校园中进行基本文化和以生活为中心的认知教学,在此基础上通过带领学生去超市、车站、银行、医院等场所,开展社会生活必备技能的教学说:和运用,引导残障学生融入社区大环境,让其充分体验普通人的生活。

镜头之三】爱星面馆

针对残障学生因生活能力存在障碍,难以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劳动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等现实问题,镇江市特教中心还初步构建了以实践性和操作性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面向高中培智学生的专业包括餐饮服务、汽车美容、中式烹饪和家政服务,面向高中听障学生的专业包括计算机运用、中式面点、西点烘焙和工艺美术。

                            ——题记

20164月,镇江运河路与电力路交接的十字形小街上,开起的这家爱星面馆”,为镇江张家三嫂锅盖面连锁加盟店,是镇江市特教中心又一实训基地

每天的早上六点半到八点、中午的十一点半到下午一点,是“爱心面馆”的营业时间,面馆顾客盈门、十分热闹。面馆里雾气氤氲,灶上热气腾腾,一只小锅盖在大锅里飘来荡去。团团面条,像个一个个花结,在滚锅中上下窜动。熟了的面条,用长竹筷折叠着卷起,捞在竹制的笊篱中,倒入装着嫣红的酱油汤或是乳白的骨头汤的面碗中。宽面也好,细面也好,软而不烂,汤色清亮……下面的厨师、跑堂的服务员都是镇江市特教中心这一群特殊的残疾学生,他们忙里忙外,从店里窜堂而过。

金秋时节的一天,闲暇无事,我独自一人去爱星面馆采访。繁忙的上午营业基本结束,面店里人少,归于平静。走进店堂,我看见一位大嫂,姓顾,正在向一位听障残疾女学生演示如何切菜、洗碗、煮面、端面……,但看得出来,顾大嫂一遍遍地教这个女孩子做着,亲切地仿佛自家姊妹,教性格相对自闭的残障学生,在各个步骤上是相当艰难的,但这个女孩子一直不放弃,正像镇江市特教中心许多学生,他们迈出了融入社会第一步时,不放弃,自强不息,令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感到欣慰!

现在,说起这家“爱星面馆”,《京江晚报》、镇江电视台“民生频道”等媒体大篇幅作过报道,《京江晚报》“魅力光影”版《“特殊”孩子的校外实训基地――“爱星面店”,以爱心助力孩子就业生涯的第一步》的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以多幅图片为载体,给古城的读者讲述了位于镇江市区运河路上的这家面店的故事,释放出读者视界的增量信息。镇江电视台“民生频道”进一步播出采访报道,许多爱心人士都通过MY0511网友之家发出许多介绍的帖子,他们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这家面馆去,为扶残助残贡献一份力量。

镇江“三怪之一”的锅盖面,可谓家喻户晓,闻名遐迩。吴善亮校长,古城镇江的街头巷尾的面店,知名的、不知名的,随处可见。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离不开吃饭,餐饮这个行业,对于残疾孩子来说,就业创业的前景还是广阔的。把面店作为残疾孩子的实训基地,其用意就在于此。

 

         镜头之四】残健融合

 

   镇江市特教中心是集听障和智障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学校,社区化融合教育能够帮助残障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此,学校创立了“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即除了开展等同普教德智体美劳的“一体”教育外,还实施具有特教学校特色价值的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的“两翼”教育。

                     ——题记

积极开展融合教育活动,是市特教中心教育活动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事例一: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镇江市特教中心着力推进创新,扎实开展了“送教上门”爱心志愿服务,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18位不能正常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提供上门教学和康复训练,。送教前,每位送教教师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好个性教育计划、准备送教内容。送教中,及时了解这些重度学生近期的状况,并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授、家庭生活指导、职业技能训练和心理辅导,对家长进行了家庭康复训练的指导。市特教中心的教职工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实现残健融合,为残疾人家庭分忧解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送教上门,让每个特殊的孩子都获得学习的机会,无门槛零拒绝,是市特教中心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和追求!    事例二:镇江市特教中心与镇江市第四中学共同开展了“同享一片蓝天,共织美好人生”融合教学活动,镇江市第四中学的师生们把“衍纸艺术”带进了镇江市市特教中心,与听障学生们一起制作衍纸作品。姹紫嫣红的“花朵”、 翩翩起舞的“蝴蝶”、晶莹剔透的“钻戒”……色彩斑斓的纸片在指尖中栩栩如生地飞舞。镇江市第四中学的师生们,把镇江市特教中心聋部的学生们领进“衍纸艺术”的殿堂。通过此次融合教学活动,镇江市特教中心聋部的学生们学到了衍纸技艺、镇江市第四中学的学生们体会了听障学生身上的那种自强精神,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之间残健融合。

  事例三::在残健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镇江市特教中心除了邀请普通院校师生走进镇江市特教中心开展融合教育外,也定期组织镇江市特教中心残障学生走进普通院校、接触社会,帮助他们在最大程度与范围内与同龄人和各类社会人群接触、融合。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学校会积极与普通中小学学生、镇江高校的大学生和社会志愿团队联合举办“少儿春晚”“残健融合、继承传统”“中秋明月”等活动,每年的活动次数都不低于三十次。

   此外,结合“全国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等残疾人纪念日,镇江市特教中心还联合镇江市文明办、民政局、慈善总会、残联等单位,共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助残、自强感恩”等系列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十二场。有针对性的融合教育活动,高频次地开展,有效提升了残障学生融入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近年来,在镇江全市,特殊儿童少年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为了给这些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残健融合随班就读条件,镇江特教中心定期对镇江全市随班就读试点校的资源教师开展康复技能培训,并在试点的学校中开展特殊教育课题研究时予以指导,还会专派特教骨干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新版《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要大力推广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代表着国际上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吴善亮校长说:“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开展‘残障学生常态化社区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残障学生铺就融入社会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得以有效康复、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实现选择性就业能力,能够更有尊严地生活。”

                                                     王晨沛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bet365官网备用网址主办
©Copyright 2009 Zhenjiang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