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月的一天,乍暖还寒的天气,笔者几经辗转,找到了盲人史长林开设的华成纱头经营部。来到了他的经营部时,史长林正睁着一双暗淡而散漫的眼睛,手执绳线,埋头捆扎着棉布条。这间一百多个平米的房间里,墙上挂着花花绿绿的拖把,地上堆放着各种材质的旧布条和纱头、削得光亮的木棍,还有塑料塞子。
史长林摸索着,将码好的布条,用铁丝固定捆扎在木棍上,然后再把不齐整的棉布条搭理整齐,做了二十多年拖把的他,已将这门技艺烂熟于心。
“一大清早,经营部的工人就给一家工厂送去一百多把拖把,这两天拖把、纱头的货物都供不应求了,还得赶工呢!”史长林一边忙着,呵呵地笑着。
交谈中,史长林不禁感慨:“我作为一位盲人,社会各界对我一直很关心,我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也是应该的。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要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盲人兄弟。”
1956年12月,史长林出生于镇江的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一名公安干警,史长林原是镇江市建筑二公司的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常年在工地上开航车,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女儿,却无暇照顾他们。尽管开航车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史长林从不叫苦叫累。在市建筑二公司工作的那几年,他的成绩突出,各方面素质都比其他员工表现得优异,在公司,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段难忘时光,成为史长林永远值得珍藏的记忆!
198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史长林趴在桌上做完了装运工程材料的报表后,他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当他睁开眼时,却发现周围是一片黑暗。他又赶紧闭上眼,使劲揉搓了几次,可结果还是一样。“妈,我看不到了!”,史长林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三十岁的年纪,史长林的眼前却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色彩,令他忧心如焚。家里人也心急如麻,带着史长林到镇江江滨医院就诊,经过眼科医生诊断,发现他的双眼视网膜已脱落,而且还伴有其它眼疾,他的眼前仅见光感。随后,他的家人又托人找了更好的医生,做了一场成功率仅微乎其微的手术,结果依然没能治好他的眼睛。
史长林双目失明后,不能上班,工作没了,他的妻子经受不住打击,离他而去,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女儿,还有年过花甲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
在人生之路上中途失明的人,在我国,在盲人这个群体里约占百分之六十,他们不像先天盲人那样已经能够适应黑暗,定向行走以及生活训练都得从头开始。对于史长林来说,也是如此!家,对于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方空间,现在,却到处碰壁。当史长林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永远失去光明的时候,原本好脾气的他,却变得极度暴躁,特别是一个人独处一室的时候,他更感到无助、彷徨,常常是摸到什么东西,就扔出去,甚至有一次,他差一点就将桌子都给掀翻了。
深陷黑暗之中的史长林,人生路在何方?而立之年的他,中途失明,活着有多么得困难啊!
就在史长林几乎丧失了生活勇气的时候,京口区盲协主席陈红英带着几个盲人来到了他的家中,她们在史长林的家中聊了很久。以前,她们走路也是经常跌撞,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但她们最终战胜了困难,顽强地活了下来,陈红英用切身体会安慰他。
史长林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开始重新学会吃饭、穿衣、走路。刚开始时,他手握着的筷子,经常戳疼了他的脸胧;早晨起床穿衣,经常把衣服穿反;用盲杖探路,经常被路边的障碍物绊倒。日积月累,史长林终于能够自己料理生活。要接触社会,他摸索着在狭窄的楼道上走,学会了上楼下楼,学会独自一个人走上喧嚣的大街,自己坐公交!多亏了妈妈那一双勤劳的手!那双把史长林从小拉扯到大的双手,又拉起而立之年的他,走向新的生活!
陈红英经常来到他的家中,不厌其烦做史长林的思想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他找工作,解决其家庭的经济困难。在陈大姐帮助下,史长林成功地在社区找到了一份做简易手工的工作。
提起扎拖把经历,史长林打开了话匣子,有一年过节,他的母亲在街上闲逛的时候,发现当地有不少社区居民依靠加工拖把走上了致富之路。手工扎制拖把,是成本小、利润大的生意,服装厂使用下来的旧布条和板皮厂的下脚料就可以收购使用。回家后,妈妈就把家庭手工制作拖把的事情告诉了他,史长林顿时来了劲,然而,看似简单的扎拖把活计,但对于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来说,能行吗?史长林决定尝试一下。
史长林的妈妈把家里的几间房间清理出一大间来,作为拖把的作坊。她又请来一位扎拖把的师傅上门手把手地教史长林。刚开始时,史长林往往没把拖把扎好,手上已被铅丝戳得满是伤口。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大多数时候,史长林只能靠自己多练习,“一开始我觉得力度掌握不够,捆扎不牢,布条直掉。”为了把握好力度,史长林有时一天练习七、八个小时也不休息,直到双手拇指红肿,指关节酸痛得连筷子也拿不稳。手工制作拖把十分费时费力,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史长林能扎出像样的拖把了。“那时平均算下来,我一个星期下来顶多做两、三把拖把,熟练后,能做五、六把拖把了。”史长林说,“平常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做一点算一点,那时,生活总算能够简单地维持住了。”
二
史长林说:“我们盲人因为眼睛看不到,所以更会用心去做事!”每一只拖把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木棍、扎制布条、棉纱等等,在每道程序中又有许多小细节,总而言之,对于盲人扎拖把的制作过程,就显得复杂繁琐了。
然而,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态度,使得史长林制作的拖把远近闻名,盲人扎拖把的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开后,居民住宅小区以及周围的居民,纷纷慕名来到他家,你家买一把,他家买一把,拖把的销路一时还不错。因为拖把太经用,生意自然“清淡”些,史长林憧憬着再过几年,生活会变得更好。他还需要一大笔储蓄,供养自己的女儿上大学。在盲人朋友的帮助下,史长林决定上街摆摊卖他的拖把。
1992年,有路过的好心人看到史长林在路边摆摊卖拖把,考虑到他是一位盲人,还要养家糊口,顿生怜悯之心,帮他联系了一家工厂去推销,于是,史长林拄着拐杖,跟这位好心人,来到这家工厂。他的境遇深深地打动了厂长,答应向他订制一大批拖把。可就在结账时,工厂提出要发票,这可急坏了史长林,一打听要去国税局才能开到发票,史长林感到一头雾水。开发票需要什么手续?税率是多少?史长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镇江市国税二分局。
史长林来到镇江市国税二分局六科的窗口办理税务手续,盲人主动上门纳税,这可是新鲜事!这也让二分局的干部们十分感动。大家纷纷凑上前来,你一言我一语,关切地询问起他的情况,由此,史长林与二分局的干部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二分局的一些干部了解到工厂需要擦机器用的纱头,需要量很大,就推荐史长林开辟整理纱头的新业务。从那时起,史长林做起了收集废纱的生意,做成纱头,卖给一些机械厂用于擦洗车床。一公斤的纱头也就能卖七到八元钱。那知道,这业务史长林一做就一发不可收,实在忙不过来,生意遇到瓶颈,怎么办?陈红英得知他的情况后,就找来了许多盲人帮忙前来帮忙,她们帮助史长林收集废纱,做成纱头。
在二分局干部们的帮助下,史长林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最多的时候一年能销售十多万元。
随着业务量的扩大,史长林跑二分局的次数逐渐增多。看着一个盲人摸索着跑来跑去,二分局的干部很是不忍,决定简化一下手续,上门为史长林开发票。他们嘱咐史长林,以后凡有开票等涉税事宜,让别人打个电话或带个口信来,税务员就会立即上门办理。考虑到史长林上有老下有小,日子着实过得不轻松。有时,史长林手头一时紧,缴税的钱不够,周转不开,二分局税务员就先帮他垫上。史长林也是诚信之人,一拿到货款,就立即还上欠税款。
三
每当史长林生意上遇到困难时,镇江市国税二分局的税务干部都会利用上门服务的机会,主动和他谈心。针对他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帮他协调解决。他们还关心着史长林的女儿的学习与成长,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向他父亲学习,做生活的强者。逢年过节,二分局还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捐款,给史长林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每个季度,税务员们上门慰问,还会帮助史长林打扫卫生。
从此,史长林的境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意比较稳定,他雇了帮手,自己主要负责联系业务。史长林的这个家庭小作坊已累计纳税二十多万元,史长林自强不息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他女儿考取了江苏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十多年了,二分局的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税务干部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一任领导和税务干部对史长林的“特殊服务”和关心帮助始终没有变,依然是每次上门办税服务,依然是经常上门看望慰问。二分局的税务干部,从最初的蒋涌林到龚瑞忠,为他提供上门服务的人已换了好多。
史长林一直被二分局的税务干部列为重点服务对象,税务员先是帮他上门办理各种税务手续,随后,又做起了史长林的“兼职会计”。史长林颇为感慨地说:“哪家客户要开多少钱的发票,我就一个电话打给税务员,他们就会帮我把发票开好,送过去,然后把现金或支票送还给我,她们从来没有错过一笔账!”
有几次,厂家货要的急,史长林一时找不到送货工,二分局六科的税务员就成了他求助对象。史长林的家在二楼,六科的税务员帮他搬运过许多次货物,一包纱头约有二十多公斤,送上搬下,真让他们吃苦了。
在平时工作中,二分局六科的税务员们还义务做起了史长林的业务员。他们俨然成为双目失明的史长林的一个个朋友。二分局不仅仅是史长林缴税的地方,也是帮助他创业的地方。正茂集团、中船设备、吉贝尔药业等,史长林的几个大客户都是由二分局六科的税务员帮助介绍的,他的生意便源源不断。
盲人史长林家中,经常进来几个“大盖帽”,只要听见叫门的声音,史长林就会一一喊出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是“六科”的“亲人”。对于史长林的一切,二分局六科的税务干部们非常清楚他的经历,税务干部们不仅仅同情他的遭遇,更多的是钦佩他作为一位盲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史长林创办了自己的华成纱头经营部,用盲杖走出了一条闪闪发光的人生之路,他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肯定,树立起残疾人诚信纳税的榜样。
2007年11月,患白血病的江苏大学三年级学生、“爱心天使”陈静在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但巨额医疗费用使得陈静在希望面前止步。为救助“爱心天使”,12月23日,名城镇江网发出倡议,联合市内8大网站,在网上发起了“飘舞的黄丝带——情系陈静·爱在镇江”大型募捐义演活动。这次镇江“黄丝带”爱心大行动时,史长林在大市口广场积极捐款并接受了媒体采访。盲人献爱心的场景,感动和激励了很多市民。近十年来,史长林无数次受到镇江市国税部门的表彰,被评为“镇江市优秀纳税人”。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镇江电视台、镇江人民广播电台以及《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并收入《镇江市“创业明星风采录”》一书。特别是史长林身残志坚,依法自觉,诚信纳税的模范事迹,制作成公益宣传片,曾在镇江电视台每晚黄金时段滚动播出,使他一度成为镇江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先进事迹在镇江大地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的残疾人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彼岸。
王晨沛